• 1
没钱的中小企业怎样“任性”?【2015-01-27】

       多少年来,没有人对上面所提到的理论产生过怀疑,然而最近人大某经济学教授的一席话让这一固有概念的理解有了新的思考,他是这样解释科技创新的:“企业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对不会进行科技创新,资本家不会主观地通过科技创新的手段获取更高的剩余价值。科技创新的前提是企业自身劳动生产率水平大大低于社会一般劳动生产率水平,不得不通过这种手段扭转颓势,这是一种冒险,科技创新的高投入造成了高风险。”

  当然,这种分析源于对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经济攫取剩余价值的考量,不能完全套用到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需要批判的结合到实际之中。就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形势而言,从刚刚过去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跌至半年来最低,产出指数跌破荣枯线,显示出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虽然央行将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并不排除有进一步的货币和财政宽松政策缓解经济的下行压力,但对改变实体经济一片萧条的作用并不明显,通胀压力犹存。

  国家通过金融手段刺激经济发展,激发市场活力,企业也需要从自身出发,找寻合适的出路。想必现在已经到了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扭转颓势的时机。今天,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与实体经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体经济完全可以汲取互联网企业的成功经验,借力互联网在市场层面的深度与广度,进行线上线下的融合。此外,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落地也为实体经济培育了良好的技术革新土壤,通过大数据找准企业经营痛点、精准定位客户目标,利用云计算实现企业经营模式创新,暂时的技术革新投入实现未来多年的降本增效,这不失为一个改变现状的勇敢尝试,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手段:

  (一)打造“移动化”企业


  预计到2015年,世界将新增150亿台联网移动设备。移动化办公如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不鲜见,企业构造合适的网络体系,通过支持各种员工自带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安全访问,可以打破业务拓展的局限性,提高企业的灵活性与抗风险能力。

  (二)增强企业间员工协作能力,用连接增效


  今天,市场经济的主旋律就是竞争,企业竞争的成败一方面取决于价格及产品的优劣,另一方面取决于员工的能力。如何有效地将员工“拧成一股绳儿”,在人的层面不掉链子,也是企业需要重点考量的。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中小企业人力成本控制严格,既然没有足够成本雇佣顶尖人才,那么可以尝试在硬件层面入手,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团队成员间的紧密协作,改进信息共享渠道。今天,中小企业的项目团队成员90%以上都会在公司总部之外的地点处理部分工作,如果能让员工之间随时随地的通过音频和网络会议进行沟通,及时反馈客户需求,讨论应对方式,解决问题,不仅可以为客户带来了良好的体验,也体现了企业的专业与能力。

  此外,这种灵活的接入方式能够让企业领先其他竞争者,客观上提升了员工自身的价值,投入与产出比较为合理。

  (三)将企业业务迁移至云端,加快应用部署


  不要垂涎于互联网企业的亮眼业绩,他们单单在IT硬件成本上的投入就让中小企业望尘莫及。即使如此,中小企业也可以顺应潮流,既降低硬件成本的投入,又实现业务效率的提升,这不是不可能,关键在于改变传统的思路,正确看待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应用。

  企业将业务迁移到云端,能够大大降低基础设施的投入,降低部署成本,后期的维护费用也能够节省下来。业务迁移到虚拟化环境后,也能够提升IT和企业的灵活性与抗风险能力,应用部署便捷,更能灵活扩展。

  中小企业进行诸如此类的科技创新后,方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儿”,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发力市场拓展,扩大影响力,而相关IT技术支撑与产品配置还是抛给专业的人去做吧。今天的IT企业,诸如思科、浪潮等,已经拥有完善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体系,面对各行业中小企业均能够将IT作为服务进行快速交付,保障中小企业业务的安全性和设备性能。这也正迎合了外包作为市场经营体系的重要一环,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客观上刺激着市场的活力。

      来源:机房360